从更为基础性、长远性的角度出发,场外交易作为民商事活动,对涉及的若干基本制度,应制定法律而不仅是依靠行政法规。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上,还是从与发达经济体的联系上,上海都已经有了雄厚的基础。随着上海与长三角经济圈的融合发展,并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延伸发展,上海将为一带一路架起一条经济发展带,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主力军和急先锋。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更是中国发展的王牌。从这一目标定位出发,上海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除了国防、外交外,上海一切都可以开放,包括作为最重要中央权力的货币权力。从中央的总体考虑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试验重点是建立健全综合执法体系、产业预警制度、权益保护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二是要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面创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管好这一切国际先进竞争力,要始终保证政治主导权在我们党和政府手中,要通过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确保中国改革掌握在中国人手中,真正将上海建设成为安全、繁荣和神圣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因此,金融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只要金融一突破,整个上海自贸区的一盘棋就活了,上海改革开放就会产生磅礴之动力。实质意义是,人民币从SDR场外候补进入场内,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在错过亚投行之后,美国需要通过接纳人民币入篮达成三个目标。如果不包括人民币,欧元在原四大货币中的权重下降到了34.7%,同时美元的权重从2010年的41.9%跳升至46.9%。尽管短期内人民币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但大幅度贬值或可避免。如果将人民币排除在篮子之外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或在自由使用方面没有达标,中国政府很可能以此为契机大幅提升汇率弹性,结果可能是短期内人民币与美元快速脱钩和贬值,这不是美国和IMF愿意看到的。
而2015年二季度,各国央行持有外汇储备为11.5万亿美元。管理市场预期,分化市场预期,政策选择是关键。
比如,2014年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规模超过5万亿美元。分化市场预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进行反市场预期干预,通过持久地反向操作,向市场展示政府的决心,达到改变市场预期的目的。与一篮子货币挂钩适用于小国货币,对于一个旨在推动国际化的大国货币而言,这最多只能是一个过渡形态。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反周期干预和结构性改革的方式尽快摆脱低质量的经济放慢,在经济放慢的同时通过结构性改革措施改善质量,是实现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的最佳途径。
因为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加入SDR实质上变相提高了美元在篮子里的权重。以欧元为例,其SDR权重从2005年的34%提高到了2010年的37.4%,但却于2015年下降到了30.93%。分化市场预期 几年前,几乎找不到看空人民币的分析师,而现在很难找到看多人民币的投资者。改革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特别是以利率市场化为契机,实现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的转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结果是,人民币汇率围绕着一篮子货币或贬值或升值。有交易才有市场,对交易的限制越多,本币国际化的程度就越低。
尽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相比之下,交易量是一个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代表性指标,其规模远大于其他两个指标。
提高对汇率波动的容忍程度,使其成为一个由市场供求主导的可预测的货币,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必经之路,而这将意味着一系列的政策变革。一个货币在外汇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决定于本币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规模,以及本币市场的开放程度。中国总量经济指标具备了明显的优势,关键在于市场的开放程度,包括尊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和资本双向流动。由于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和交易便利,金融市场投资交易的活跃程度往往远高于以真实需求为基础的交易市场。容忍汇率波动 衡量一个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有多个,最主要的是外汇交易市场交易量占比、储备货币占比和外汇资产组合权重等。第一,与IMF一道继续影响中国改革进程,这与中国政府承诺的以开放促改革高度契合。
很多新兴市场的货币或多或少地盯住人民币,人民币大幅走弱很可能激发竞争性贬值,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样地,人民币汇率也应该排除直接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能性。
如何打破这样的一致预期,是真正实现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双向波动的核心之所在。在入篮之前,投资者的主流看法(consensus call)是不持有人民币或人民币资产,因为人民币不是公认的国际货币,持有人民币需要有挑战主流看法的勇气。
今年8月11日汇改增加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弹性,但在美联储加息和国内经济疲弱的大环境下,增加弹性无疑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压力。有不少海外投资者指出,短期内如果人民币再贬10%左右,他们或考虑加码人民币资产,在这之前则持观望态度。
第二,政府有充足的子弹,如巨额流动性良好的外汇储备。监管当局面临的一个永恒的难题,是如何在真实需求和投资需求(特别是投机需求)之间取得平衡,过紧有可能窒息市场,过松可能导致泡沫。第三,维护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有管理的浮动汇率,需要在参照一篮子货币的前提下,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年波动幅度至5%-10%的范围。
2015年中国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仍缺乏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形成机制。加快旧经济去产能和以推动城镇化稳定新经济,以及鼓励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和生产率,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使经济逐步纳入较低但可持续增长轨道。
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在未来得以提高,并不在于其与一篮子货币保持相对稳定,而需要加入中国因素。这个办法在两个特定的条件下或许能够取得成功,第一,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政策干预是为了防止市场超调
对于资本市场,我们认为,基于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方向收敛、中国经济反弹、财政货币攻防互换的逻辑,看多中国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看空中国债券市场。美国作为服务业为主要经济增量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已经进入较为明确的复苏周期,而中国仍然以制造业为主,目前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的低点。
那么为何选在这一时点推出CFETS呢? 我们认为主要与美联储加息有关。8.11的最大教训是,人民币软盯住美元导致人民币币值相对其他货币高估,合理的修复性贬值反而引发了更大的市场波动。当然,这不代表央行会彻底退出干预外汇市场,事实上也几乎没有国家央行完全不干预外汇市场。2014年至2015年11月,在相似的基本面条件下(详见报告《相似的通胀,相反的货币政策——欧央行与美联储,到底是谁神经错乱?》),欧央行和美联储采取了相反的货币政策操作,导致美元持续走强,而欧元持续走弱。
目前的长端债券收益率已经过度透支了经济下滑的预期,而且现实可能与市场预期恰恰相反,即经济不是向下而是向上。简单的讲,这一指数是根据贸易权重,计算的人民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指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谈谈我们对这一重大事件的理解,重点是这一指数究竟是什么,央行为何此时推出这一指数,人民币汇率将如何变化,以及央行外汇政策转型方向。市场观点明显的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美联储加息将奠定加息周期的基础,美元将长期走强,另一派认为美联储加息是预期兑现,而预期兑现就是利空,因此美元将见顶回落。
我们认为,分析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需要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人民币CFETS指数是升值还是贬值。12月14日,人民币兑即期美元汇率贬值0.05%,兑离岸美元贬值0.26%,兑即期欧元贬值0.05%,兑即期日元贬值0.62%,兑即期英镑贬值0.26%。